本站合作地产项目109
869亿货值 欢迎咨询合作
地势坤资讯
伦洋大厦一北三环独栋
发布时间:2022-04-01

                  北京伦洋大厦(北三环),该项目位于北三环内,属于安华桥商圈,紧邻北三环主路,在安华桥的西南交,独栋写字楼,独栋物业,独栋办公室出租,伦洋大厦是北京某集团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开发商自持,该项目占地面积是3500平方米,商圈成熟,配套齐全,户型方正,交通便利,步行地铁站,大概300米的距离!




项目名称:伦洋大厦

所属区位:北三环环

所属商圈:安华桥商圈

租金报价:6.5-7

出租面积:600-1200

装修状态:遗留装修

       通:地铁8号线,安华桥站

付款方式:押三付三

起租年限:2年起租

  期:面议

注册公司:可以注册

周边配套:商场,餐饮,娱乐,银行,酒店,洗衣店,图文打印,超市等

 

欢迎来电咨询:13811119290,网站:www.landkun.cn


伦洋大厦有哪些企业入驻?

北京车之族广告有限公司,北京大圣悦读科技有限公司,首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海纳新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北京中少新开明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北京鹭尚嘉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柏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瑞德金穗信息技术开发中心,北京伦洋尚文书店,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华桥西支行,北京东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经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已经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之列,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服务作为立行之本,坚持以服务创造价值,向全球超860万公司客户和6.8亿个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自觉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活动,在支持防疫抗疫、发展普惠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受到广泛赞誉。始终聚焦主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与实体经济共荣共存、共担风雨、共同成长;始终坚持风险为本,牢牢守住底线,不断提高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始终坚持对商业银行经营规律的把握与遵循,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创新求进,持续深化重点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始终坚持专业专注,开拓专业化经营模式,锻造“大行工匠”。连续八年位列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和美国《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榜首、位列美国《财富》500强榜单全球商业银行首位,连续五年位列英国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榜首。

  经营概况
  2020年末,总资产333,450.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356.22亿元,增长10.7%。总负债304,355.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181.10亿元,增长11.0%。年度实现净利润3,176.85亿元,比上年增加43.24亿元,增长1.4%,平均总资产回报率1.00%,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11.9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18%,一级资本充足率14.28%,资本充足率16.88%。营业收入8,000.75亿元,增长3.1%,其中,利息净收入6,467.65亿元,增长2.3%;成本收入比24.76%。

  公司金融业务
  2020年末,公司客户864.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4.5万户。
  1.公司存贷款业务。2020年末,公司类贷款111,027.33亿元,增加11,469.12亿元,增长11.5%;公司存款129,448.60亿元,增加9,165.98亿元,增长7.6%。
  2.普惠金融业务。2020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7,452.27亿元,比年初增加2,737.06亿元,增长58.0%。客户数60.6万户,增加18.3万户。新发放普惠贷款平均利率4.13%,比上年下降39个基点。切实加强普惠金融供给,加快产品创新、完善风险管控,统筹疫情防控与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推进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小微金融业务中心324家,比上年末增加36家。
  3.机构金融业务。银政服务助力政府改革,积极配合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推动地方财政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代理业务覆盖范围及规模同业领先;同业首家推出社保综合服务平台“工银e社保”,实现全国省区服务全覆盖。同业合作多项领先,构建上海清算所集中清算代理业务统一管理体系,实现银行间市场集中清算代理业务资格的全覆盖;联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标准仓单线上质押融资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成为首批上线的唯一国有商业银行。
  4.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优化“三大平台”建设,全球现金管理平台提供财资管理云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境内外财务资金管理效率;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推出便捷支付、结售汇等功能,为小微企业提供7×24小时移动端开户、结算和投融资综合金融服务;“工银聚”平台创新推出“供应链云”“政采云”等新产品,提升供应链客群综合服务能力。2020年末,对公结算账户1,01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0%。全年对公结算业务量2,518.24万亿元,增长5.0%。现金管理客户144.7万户。全球现金管理客户8,787户,增长10.2%。
  5.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依托海关进出口数据集约化优势创新推出“单一窗口”金融服务,成为首批直联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行。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加强与境内外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等不同客户主体的跨境支付业务合作,打造“跨境e电通”综合服务平台。2020年,境内国际贸易融资累计发放630.76亿美元。国际结算量32,421.27亿美元,其中境外机构办理13,187.26亿美元。
  6.投资银行业务。不断提升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投贷联动、商投互动新模式,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围绕资本市场、产业整合、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重点领域开展并购业务,保持境内外并购市场领先地位。完善“一顾两证三融”产品体系,创新推出融慧智能金融解决方案,推进顾问服务智能化升级。2020年,主承销境内债券项目2,632个,主承销规模合计19,042.04亿元,境内市场排名第一。

一、中国工商银行的正式成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随着各类金融机构的恢复建立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为解决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既承担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职能,又从事具体业务经营的矛盾,1983年9月国务院正式决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另组建中国工商银行,承接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经过紧张筹备,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商银行)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家专业银行体系的最终确立。

  (一)工商银行成立的背景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社会的投融资体制是以财政为主、银行为辅,纵向分配社会资金。就金融体系而言,基本上是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确立改革开放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这种局面与当时财政为主、银行为辅,一家银行包揽天下的投融资体制产生了矛盾,原有的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1979年10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著名论断,由此拉开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帷幕。
  为满足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先后恢复设立。同时批准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等也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但是,我国统一有序的中央银行制度尚未建立,金融领域出现了群龙无首、无序竞争的局面。当时的人民银行承担着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双重职能,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设后,仍从事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两项业务。人们曾形象地比喻,人民银行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金融管理方面不能处于超脱的地位。各家专业银行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加上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纷纷抢占活动地盘,争相发放贷款,导致信贷投放出现失控局面,从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