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元辰鑫大厦(北三环),该项目位于北三环至北四环之间,在北三环外的主路的辅路上,属于马甸商圈,北辰元辰鑫大厦隶属于北京北辰集团,地处朝阳区裕民路12号马甸园区东侧,开发商自持,紧邻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闹中取静,一年四季环境优美,园区绿化覆盖率高,且交通十分便利,商圈成熟,配套齐全,餐厅、商品部、票务、停车场等多项配套服务设施使您的办公更加便捷,周边国企,事业单位,上市单位林立,高速宽带网络满足客户所需,停车场车位充足,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便于客户出行,并配有齐全的消防系统、安防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交通便利,步行地铁站,仅仅需要8分钟的时间!
项目名称:元辰鑫大厦
所属区位:北三环
所属商圈:马甸商圈
租金报价:6.9元-7.9元
出租面积:600㎡-1200㎡-4620㎡
装修状态:遗留装修
交 通:地铁10号线,德胜门站
付款方式:押三付三
起租年限:2年起租
装 免 期:面议
注册公司:可以注册
周边配套:商场,餐饮,娱乐,银行,酒店,洗衣店,图文打印,超市等
欢迎来电咨询:13811119290,网站:www.landkun.cn
元辰鑫大厦有哪些企业入驻?
铭基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林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中投经贸有限公司,中通理澳(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汇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合力共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嘉木科贸有限公司,
中国林场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子公司。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现有境内境外各级企业21户,覆盖全国11个省市,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1.6亿元,法人代表:刘喆。
近年来公司积极调整产业布局,推动改革发展,围绕三大业务板块,经营业务快速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沿一带一路沿线,打造俄罗斯木材进口-储运--销售供应链,已成为国内较具影响力的俄材供应商;推动“森林+”产业升级,集林业生态规划,森林公园建设,森林康养和生态林产品开发为一体,打造特色品牌。通过收购国内外林地从源头把控资源,多年来单位林木生长量指标和营林造林管理居行业领先水平,多家下属企业通过FSC森林管理体系认证,无锡太阳绿宝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方面均处于国内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2020年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已达69.82亿元,销售收入77.22亿元,已成为集林营林造林、林产品产业链、林业生态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大型林业企业。未来,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生态优先和永续利用原则,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品牌建设、资源开发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一流企业、做行业龙头。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3月12日,林场公司所属徐州中林陆港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州中林”)以“爱绿、植绿、护绿”为主题,在园区种下了桂花树。
植树现场,人员搬运、挖坑、扶苗、培土、浇水,热情高涨,展现了团结、协作精神。这次义务植树活动,是在园区统一绿化的基础上,再多种一棵树,增加一片绿,为绿色低碳徐州中林园区撒播绿色的生动实践。
植树节当天,公司发布了植树节宣传海报,同时,公司对员工发出6项倡议:1.杜绝浪费,非必要不采购,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物品,坚持废物回收利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2.出行减少开车,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3.爱惜粮食,参与光盘行动;4.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消耗;5.保护环境,积极参与植树活动;6.节水节电节约能源。公司将倡议主题海报在食堂及用水、用电公共区域明显处张贴,对员工宣传教育。
“承担绿色责任,营造绿色环境,树立绿色观念,传播绿色文明”是徐州中林的发展理念,徐州中林正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中通理澳(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集开发设计、智慧环保工程、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行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智慧环保:公司致力于环保在线监测软件平台和相关硬件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运维等,与国内多地区环保监管部门和相关生产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智慧水务:专业从事城市供水、水处理及水务一体化项目,为相关项目的工艺设施和智慧系统建设提供规划设计、技术配套、设备供应、安装施工及设备运营服务。
公司有多年从事环保设备研发工作的高精尖技术团队,以及由业内资深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我们注重质量管理,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后期调试运行等整个流程均按照ISO9001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运行,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
我们秉承“诚信、专业、品质、创新”的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为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创拼搏。我们愿与各界朋友一道携手并进,用智慧开创美好未来!
一、库存周期与智能制造相叠加,制造业复苏比预期长
库存周期是典型的弱周期,一般40个月左右。与前几次存货周期不同, 2017年4月至今产成品存货累计增速并未快速出现大幅下降,而保持在 8%-9%左右的水平波动,这表明工业依然在大量主动增加产成品存货,侧面反映了制造业的强韧性。企业持续增加产成品存货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升级和自动化改造导致的订单增加,2017年 4月后 PMI新订单指数和 PMI 在手订单指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产成品存货累计增速稍降主要系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落后产能逐步出清,供大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
1996年以来中国经历了6轮库存周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工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 年3月、4月制造业 PMI指数分别为 51.5和 51.4,相对于2月有明显的上升,制造业仍保持稳步扩张态势。 2017年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增长率分别为10.5%和 11.8%,相较于2016年大幅提升。2018 年以来仍维持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制造业PMI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17年中国设备制造业增长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工业自动化市场增速 16.5%,远超市场预期。主要由几方面因素叠加造成:(1)企业的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2)涨价的压力和零部件缺货导致的恐慌性下单以及库存正常的回补;(3)智能制造的下游客户端设备的产业升级;(4)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提高,带来更强的投资扩张冲动。
2017年工业自动化市场回暖超市场预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制造业复苏明显,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明显改善。2015年、2016年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达到 5.56万亿元、6.24 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80%、12.30%;2017年制造业实现累计利润 6.65万亿元,同比增长 18.20%。专用设备制造增速好于通用设备,2017年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净利润同比增长 29.30%、13.50%。
我国制造业利润明显改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景气度出现分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工控行业规模增速与 PMI同步性较强,制造业保持稳步扩张。 自 2016 年 7 月以来, PMI出现向上拐点,工控市场增速开始反弹。2016Q4 工控行业规模增长 6-7%,此后 PMI持续上行,到 2017年9月达到 2015 年以来的最高值 52.4。 2018 年3月、4月制造业 PMI指数分别为51.5和 51.4,相对于2月有明显的上升,制造业稳步扩张趋势延续。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高位,2018 年4月专用设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20%,通用设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70%。
PMI持续维持在高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持续保持在高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看传统行业的新变化,抓成长型公司的高增长
看传统行业的新变化,认为纺织机械、小型机床依然会延续高增长。在目前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机床、纺织等基础行业正逐步淘汰自动化水平较低的设备,产业内生的升级需求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经历过 2014 年-2016 年寒冬后,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相应自动化产品增速显著。2017 年,机床行业伺服增长18.7%,纺织机械 HMI 增长14%。
机床行业伺服市场规模及预测(百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纺织机械 HMI 市场规模及预测(百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锂电池、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行业高速发展,同样带动以伺服为代表的自动化产品呈现高速增长。生产线的工艺升级和自动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对于伺服产品的精度、动态特性要求与日俱增,总线型伺服产品将成为工控企业追逐的热点。预计 2018 年伺服市场规模有望维持 20%以上增长,而本土龙头企业在伺服、低压变频器、 PLC 等细分产品市占率仍将稳步提升,持续替代外资品牌。
锂电池行业伺服市场规模及预测(百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机器人行业伺服市场规模及预测(百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工控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
智能制造已成为政府推动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投资规模和项目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目前中国智能制造项目分成三类,新模式项目及试点示范项目为政府主导,另外更多的是企业自主做自动化工厂,即生产线的工业 4.0 的升级。截至 2017 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98个,同比增长53%;企业自主实施智能制造项目175个,同比增长62%。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自主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智能制造项目投资规模达到 476 亿元,同比增加 52.1%。其中政府直接支持的项目比例超过 40%,行业逐步拓展到27个以上。 根据睿工业预计,2018-2020 年投资规模有望保持40%以上的增速,2020 年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430亿元。
智能制造项目投资规模及增长趋势